不锈钢铸造(尤其砂型铸造、精密铸造)过程中,划痕主要源于模具与金属的摩擦、型砂 / 涂料的机械损伤、铸件转运中的碰撞三大类,需从 “模具防护、铸造工艺控制、后处理转运” 全流程采取预防措施。以下
不锈钢铸造厂家小编介绍一下具体方法:

一、模具与工装:减少源头摩擦损伤
模具是铸件成型的 “母模”,若模具表面粗糙或有异物,会直接在铸件表面形成划痕(尤其精密铸造,模具与金属接触紧密)。
1. 模具表面处理:降低摩擦系数
提高模具光洁度:
模具型腔需抛光至Ra≤0.8μm(精密铸造模具需 Ra≤0.4μm),避免粗糙表面与熔融不锈钢(凝固阶段)摩擦产生划痕。可采用 “机械抛光 + 电解抛光” 组合工艺(电解抛光能去除微观毛刺,形成镜面效果)。
易磨损部位(如模具浇口、型芯)可镀铬或氮化处理(镀层厚度 5-10μm),利用镀层的耐磨性和光滑性减少摩擦(镀铬层硬度≥HV800,能抵抗不锈钢凝固时的摩擦)。
2. 模具清洁与维护:消除异物划痕
生产前检查:每次浇注前用压缩空气(0.4-0.6MPa)吹扫模具型腔,清除残留砂粒、金属碎屑(尤其上一炉铸造残留的小颗粒,会在新铸件表面压出划痕);用软布蘸酒精擦拭型腔,避免油污黏附异物。
定期模具检修:模具使用 50-100 次后,检查型腔表面是否有磨损、裂纹(用放大镜观察),若出现局部粗糙,需重新抛光(避免磨损部位反复划伤铸件)。
二、铸造工艺:控制金属成型与分离过程
不锈钢铸件在 “充型、凝固、脱模” 阶段,若金属流动不稳定或与型砂 / 涂料摩擦,易产生划痕(尤其砂型铸造,型砂硬度可能高于铸件表面)。
1. 砂型 / 涂料:避免型砂划伤
型砂选择与处理:
砂型铸造需用圆角砂粒(如石英砂经球磨处理,棱角圆润),避免尖锐砂粒(棱角会在金属充型时被压入铸件表面,形成划痕);砂粒粒度控制在 50-100 目(过细易粘模,过粗易残留砂痕)。
型砂需除杂:用磁选机清除砂中金属颗粒(如铁屑,硬度高于不锈钢,会划伤铸件),用筛分机去除超大颗粒(粒度超过 150 目需筛除)。
涂料防护:
型腔表面涂覆高温耐磨涂料(如锆英粉涂料、铝矾土涂料),厚度 0.5-1mm(均匀覆盖,无漏涂)。涂料不仅能隔离金属与型砂,其光滑表面还能减少金属流动时的摩擦(涂料干燥后需检查,避免开裂、起皮,否则砂粒会从裂缝中渗出)。
涂料需烘烤至完全干燥(水分≤1%),避免潮湿涂料在高温下产生气体,导致金属流动紊乱(局部冲刷型砂,产生划痕)。
2. 充型与凝固:减少金属冲刷
控制浇注速度与温度:
浇注速度过快(如超过 50kg/s)会导致金属液剧烈冲刷型腔壁和砂型,卷起砂粒并压入铸件表面(形成 “砂眼划痕”);速度需均匀(通过浇注系统设计,如增设缓冲浇口),确保金属液平稳充型。
浇注温度过高(如超过 1550℃)会加剧金属对模具 / 砂型的侵蚀(尤其砂型,高温下强度下降易被冲刷),需控制在 1450-1500℃(根据不锈钢牌号调整,如 304 不锈钢浇注温度 1480±20℃)。
优化浇注系统:
在金属液进入型腔的入口处设置 “稳流片”(如陶瓷过滤网),减少涡流(涡流易卷起型砂);铸件拐角处设计圆角(R≥5mm),避免金属液在尖角处冲击砂型(形成局部划痕)。
3. 脱模与取件:避免强制分离
脱模剂使用:精密铸造(如失蜡铸造)脱模前,在模具与铸件接触部位喷涂高温脱模剂(如二硫化钼喷剂),减少铸件与模具的粘连(粘连会导致脱模时强行拉扯,产生划痕)。
取件工具适配:用专用夹具(如带橡胶垫的卡爪)取件,避免用金属钩、钢绳直接接触铸件表面(橡胶垫厚度≥3mm,硬度 50-60 Shore A,既防滑又防刮);取件时轻拿轻放,避免铸件与模具边缘碰撞(模具边缘需做圆角处理,R≥10mm)。
三、后处理与转运:防止二次损伤
铸件从砂型取出后,在清理、打磨、转运过程中若防护不当,易产生 “二次划痕”(尤其已成型的光洁表面)。
1. 清理阶段:避免工具划伤
落砂与清理:
落砂时用振动落砂机(振幅≤5mm),避免用高压水枪直接冲击铸件表面(水压过高会裹挟砂粒划伤表面);手工清理残留砂时,用尼龙刷(而非钢丝刷),尼龙刷硬度≤HV300(低于不锈钢 HV150-200,避免划伤)。
去除浇冒口时,用专用切割工具(如等离子切割,切口平整),避免用锤子敲砸(敲砸会导致铸件与台面碰撞,产生划痕),切割后及时用砂纸(120 目)打磨切口边缘(去除毛刺,避免转运时划伤其他铸件)。
2. 转运与存放:隔离防护
单件隔离:铸件转运时,用EVA 泡沫(厚度 5-10mm)或牛皮纸包裹表面(尤其精密铸件),避免铸件之间直接接触(碰撞、摩擦产生划痕);堆叠存放时,每层垫橡胶板(硬度 40 Shore A,防滑且缓冲),堆叠高度不超过 3 层(防止底层铸件受压变形,同时减少摩擦)。
转运工具防护:料框、托盘内壁粘贴橡胶垫(覆盖所有金属接触面),角落加装防撞条(如硅胶条,厚度≥10mm);叉车转运时,缓慢启停(避免铸件在料框内滑动)。
四、质量检测:及时发现潜在划痕风险
铸造过程抽检:每浇注 10 件,随机抽取 1 件,用强光(照度≥1000lux)照射铸件表面(倾斜 45° 观察),检查是否有线性划痕(尤其浇口附近、拐角处),若发现划痕,立即追溯模具、型砂或取件环节(如模具是否有异物、型砂是否含杂质)。
表面粗糙度检测:关键外观件用粗糙度仪检测(Ra 值需符合图纸要求),若局部 Ra 值突然增大(如从 0.8μm 升至 1.6μm),可能是划痕导致,需排查原因。